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驳斥有关雷锋的各类谣言,雷锋精神永垂不朽

稿件来源: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5-06-16

燕子啊!

你不用再寻旧时代的屋梁,

无论你飞到哪里,

再也找不着你从前住过的地方。

去年这里是荒凉的地方,

今年变成了高大的厂房,

欢迎你到新的农场宿舍来拜访。

但得请你告诉我,

你可知道你所飞过的地方……

新建了多少这样的农场?

四、“雷锋一定是个官二代,总是频繁调动,只要请假外出连长就给批”——雷锋作为一名小战士,为何总是出差、外出?到底是真是假?

看雷锋的履历,确实称得上调动频繁。

1956年9月,乡政府做通信员

1956年11月,被推荐担任望成县委公务员

1958年春,困山湖农场拖拉机手。

1958年9月,鞍钢C80推土机手。

1959年12月,沈阳军区战士。

如果不提名字,这频繁的调动真的是挺令人诧异的。真的是官二代么?

当然不是。雷锋不满7岁就成了孤儿,被本家的六叔奶奶收养,家境贫寒,绝对没有啥值得称道的背景。

那又是为何?因为他出类拔萃。正是因为他的出类拔萃,才屡次获得改变人生的机遇。

不信请看:

由于他在学校学习优秀,所以被推荐至望城县委当公务员(此公务员非当下的公务员,是类似打字员的工勤人员)。

1957年,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

1958年,县里决定派雷锋学开拖拉机,成为县里第一个拖拉机手。

在鞍钢工作的一年零二个月,曾三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五次被评为标兵,十八次被评为红旗手,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

参军后参加上寺水库抢险救灾,带病连续奋战77夜,表现突出,荣立二等功一次。之后荣立三等功两次、嘉奖多次。

可以说,雷锋不是离世后变的优秀,也不是参军后变的优秀,而是一直都很优秀,在任何一个岗位时都干到了足以获得“升迁”的资本。

小时候,雷锋就有“浮头鱼”的外号,说好听点是爱冒头、工作积极,说不好听点就是爱出风头。但也正是由于他“浮头鱼”的性格,确实造就了他在同侪中出类拔萃的资本。

至于“雷锋作为一名小战士,为何总是出差、外出?”这样的问题,我只有呵呵了。

作为一名普通的战士,请假外出确实比较难。但自雷锋的事迹被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发现并宣传后,雷锋已并不普通,邀请雷锋作报告的单位越来越多,出差、外出的机会自然增多。

五、“雷锋绝对是富二代,要不他哪来那么多钱捐款?”——雷锋作为一名小战士,津贴有限,哪能随便捐款100元?到底是真是假?

有的网友说,雷锋作为一个小战士,一个月津贴6元,哪来那么多钱捐款,一定是假的。对此我们先看转帖自中国军网的一篇文章:

网上有人质疑雷锋捐款的事迹可能是编造的:50年前,雷锋为庆祝抚顺市望花区人民公社成立,送去200元;辽阳地区遭受洪水之灾,他寄去100元;战友小周的父亲病重,他寄去10元;一位妇女车票和钱丢失,他为这位妇女买了车票。仅他的这一小部分事迹就已经支出300多元。他仅在部队2年零8个月,当时部队津贴最高每月只有8元,就算他拿最高津贴标准,合计收入也只有256元。他哪来的那么多钱来捐款?

雷锋可查证收入概算一览表(单位:元)

时 间工作单位及职务月薪或津贴月数小计

1956.11望城县委通讯员23 15345

1958.02团山湖农场拖拉机手3210 320

1958.11 鞍钢化工厂学徒22488

1959.04 鞍钢化工厂推土机手38(平均)4 152

1959.08 鞍钢弓长岭建设43(平均) 5 215

1960.01工兵十团运输连6 12 72

1961.01工兵十团运输连7 1284

1962.01工兵十团运输连8864

总计1340元。

其次,让我们看一下两笔大额捐款的情况:

第一笔是200元捐款。19605月的一个星期天,当雷锋路过抚顺市望花区驻地时,看到成千上万人在庆祝和平人民公社成立。从苦难中走来的雷锋为支援人民公社发展生产,就赶紧去银行取出200元现金(当时存折里只有200多元钱),跑去送给新成立的人民公社。但公社干部说只收心意不收钱。雷锋解释说:这钱是人民给我的,我现在把它还给人民,支援人民公社发展生产,你们一定要收下这笔钱,就像作父母的收下自己儿子的钱一样,是不必客气的。说了半天,公社只收下100元钱。19601111日,和平人民公社专门写了感谢信,送到雷锋生前所在团。

第二笔是100元捐款。19605月,辽阳地区遭受洪灾。雷锋在给和平人民公社捐款后没几天,从报纸上得到消息后,对曾经工作并入伍的地方(弓长岭工地在辽阳)的人民群众受灾感同身受,希望自己能为灾区群众做点啥,于是赶紧把公社干部没有收的那100元现金给辽阳市委寄去,请他们转交给受灾群众。辽阳市委领导考虑既要肯定和鼓励这种高尚行为,又不能给这名普通战士带来经济和生活负担,于是在196066日,以市委名义给雷锋所在团邮来了感谢信,同时退回了雷锋捐赠的100元钱。

所以,这两笔捐款是在周转中进行的,实际只用了100元,完全在雷锋的收入范围内。(作者:李昂、翟元斌乔安山

按照该文所示,雷锋在当工人的时候,工资是很高的,其工作后的总收入高达1340元,入伍前一定是有较大数额的存款的,确实完全有能力进行支付。

但有的网友依然不死心,列举出了《致中共辽阳市委的信》(1960828日)中的第三段,对雷锋入伍时的存款数额提出质疑:

 

 

信中显示:雷锋在给中共辽阳市委的信中明确:入伍前只有40块的存款,如果他入伍前真的只有40块的存款,那后边的巨额捐款确实很难完成。

但如果他说的是假话,隐瞒了存款数额呢?

事实上,他在这封信里确实隐瞒了存款数额。

据雷锋所在连队司务长蔡云回忆(《蔡云:我陪雷锋作报告》),蔡云是知道雷锋先捐给了和平公社100元的,与后来雷锋在致辽阳市委的信中所说的“自己入伍时带来四十元”不符,于是就问雷锋,为何在信中这样写。雷锋本人的回答是,他从工厂入伍时本来带了将近200元,但在回信中确实采取了“隐瞒战术”,因为雷锋怕辽阳市委得知自己已经捐助和平公社100元后,拒绝接受自己的捐款,所以在信中故意隐瞒。

 

 

雷锋与蔡云的合影

无独有偶,当初给雷锋办理储蓄业务的七百储蓄所储蓄员王玉珍回忆(《王玉珍:50年前我给雷锋办储蓄》),抚顺望花区和平人民公社成立时,雷锋确实来储蓄所取款(因雷锋的存款在当时属于大额,故对这个个子矮小、操南方口音的解放军战士早已相识),取走了存折上的203元中200元。

 

 

王玉珍,当时的储蓄员,96年退休。

 

六、“雷锋有皮夹克、手表等高档行头,绝对是艰苦朴素的偶像”——雷锋的皮夹克、手表都是哪来的?到底是真是假?

谣翻天下的秦火火有一个经典的谣言雷锋1959年为自己添置的皮夹克、毛料裤、黑皮鞋等全套高档行头,皮夹克、毛料裤、皮鞋加起来当时在90元左右,而当时雷锋一个月才六块钱。

当时雷锋确实是买过皮夹克、手表的,比如这几张图:

 

 

 

 

 

 

还有一些报道:

如:2012220日,京华网刊登《京华时报》关于《雷锋全集》出版发行的报道,该报道的网络稿件题目是《〈雷锋全集〉还原真实雷锋雷锋也有皮夹克》,此文中该书主编邢华琪引述雷锋同乡、工友、好朋友易秀珍的回忆,证实雷锋有皮夹克。邢华琪引述的易秀珍回忆报道原文如下:

雷锋从农村到了鞍钢以后,还一直穿着在农场工作时发的工作服,油泥很多,还打着补丁,周末下了班,洗了澡,许多同事都换上整整齐齐的衣服,上街看电影或者参加舞会。雷锋没有衣服可换,同事就劝他买件换洗的衣服。听人说的多了,雷锋带着积存的钱到了百货公司,买了皮夹克。后来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公报发表,工厂里做了传达,听到党中央指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勤俭建国,雷锋找来一个包袱,把新买的衣服全部包起来,压在箱底。后来雷锋入伍,在排演一个叫做“老刘的故事”的时候,有人提出集体朗诵的演员不一定都穿军装,提议去市文工团借几套衣服。雷锋从皮箱里翻出了皮夹克和当时买的裤子等交给了导演。演出以后,雷锋再也没动过这件皮夹克。

无独有偶,2012227日《新京报》在题为《还原雷锋:最熟悉的陌生人》的报道中,根据采访对象的回忆,再次证实了雷锋有皮夹克,只是与上述易秀珍的版本略有不同。报道原文如下:

1959年底,雷锋在鞍钢已是一名先进青年,月收入30多元。他上下班总穿一套工厂发的劳动服和大头鞋,同事们劝他去买件流行的皮夹克,雷锋不肯,后来在女老乡的再三鼓动下,雷锋终于去商场买了件“光荣花”牌皮夹克,棕黑色的,天津公私合营华光皮件厂出品,定价44元,还有一条深蓝色的料子裤,一双黑色皮鞋,和一瓶“友谊牌”雪花膏。宿舍里,同事们赞不绝口,都说“现代化的工人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一天,雷锋老家的县委领导来信,寄语他在伟大的工人阶级队伍中,艰苦奋斗,永不忘本。看完信,雷锋就不怎么穿皮夹克了。

此外,据雷锋的工友张建文回忆,当时鞍钢文化生活很丰富,周末经常有舞会。团组织动员大家参加,很多人劝雷锋参加舞会要穿得好点。雷锋会开拖拉机,去了不久就是正式工了,工资36块多,很高了。当时年轻人都喜欢买件皮夹克穿,冬天御寒、又时尚。雷锋就拉着我去寄卖店转,我家里困难,他就买两件,他自己是棕黑色的,送我一件黑色的,还有手表也是他一块,我一块,属于比较便宜的“小三针”。

而且这件事还构成了他的一段成长经历。关于这一点,《解放军报》有过采访:雷锋把穿着皮夹克的照片寄给望城县委的老领导。县委赵阳城书记看到了雷锋这个照片,回信批评了雷锋,全国人民正在勒紧裤腰带,你怎么能穿皮夹克?希望你艰苦奋斗,永不忘本。雷锋读后非常惭愧,从此再也没有穿过那件皮夹克。

所以,雷锋有这样一段成长经历,算不上他作为一个先进人物应该洗掉的污点,它恰恰展示了雷锋怎样从一位热爱生活的好青年一步步成长为用更高标准要求自己的伟大战士。与参军之后的艰苦朴素也并不矛盾。

七、“雷锋为了给部队省电用当时一毛二合现在30多块钱一节的电池打手电看书”——雷锋是就是这样艰苦朴素的吗?到底是真是假?

这则谣言,其实源于这张照片:

 

 

图片的内容是雷锋深夜读书学习的样子,但这个图片中雷锋的手和手电筒的影子显示,有强光来自雷锋的正上方。

第一点中,已经说过,这是摆拍的照片。由于当时的技术较为落后,雷锋在夜晚持手电筒读书的照片很难拍摄,所以整成了白天。

而且众所周知,在我国部队中,入夜后是要按照规定的时间统一熄灯的。雷锋用手电筒看书,其实并不是为了省电,而是不能开灯打扰战友休息。和省电、艰苦朴素不沾边。

八、“雷锋是捡粪便的高手”——雷锋一天能捡300斤粪便么?到底是真是假?

 

 

有人说,此事源于雷锋日记1961215日中记述的:今天是大年初一,全连的同志都高高兴兴地到和平俱乐部看剧去了,我呢?为了在春节期间给人民做一件好事,吃过早饭后,我背着粪筐,拿着铁锹到外地拣粪,大约拣了300来斤粪,我送给了抚顺望花区工农人民公社……”

而事实上,在《雷锋日记》中,是查不到1961215日的日记的。

关于雷锋捡大粪的三篇文章出自于三个出处。分别是《雷锋全集》(人民武警出版社2003年版)的第309页(《一封祝贺信》1961.2.13)、第199页(《一辈子学习毛主席著作》)和第30页(日记,1961217日)。截图如下:

 

 

雷锋一天能捡300斤粪?

于是引发了质疑和吐槽。

经某些网友精密计算如下:

按照成人.成人每次排便100300g,考虑到风乾、遗漏等因素,平均按每砣粪便150克计;儿童减半为75克。

第一次如果雷锋能够捡300斤,雷锋发现一坨粪便用时11秒,按照正常步速行走的话,必须雷锋每走11步就有一砣粪便

第二次雷锋每走89步就有一砣屎!

第三次雷锋必须保持发现一坨粪便用时2.8秒,才能完成。

 

 

一些网友对此的吐槽图片。

这个精密计算貌似搞的很专业,但因为其脑子里都是粪便,所以忽略了两点:

1、忽视了牲畜,特别是骡马牛羊等粪便的存在。雷锋描述的抚顺望花区在当时是城乡接合部,而当时的农村还没有农用机械存在,普遍使用骡马车,道路上随处可见罗马牛羊等牲畜,牲畜的粪便也随处可见。虽然在第三条中,以拣小孩粪便开始,但并不代表雷锋会一直拣小朋友的粪便。基于此,经历过缺少农机时代的农村人和见识过骡马牛等粪便的童鞋应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