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聚焦 > 正文

打新冠疫苗将导致病毒突变?这种谣言快省省吧!

稿件来源:综合健康中国、北京青年报 发布时间:2021-05-07 10:51:11

截至2021年5月5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8962.7万剂次。

随着人们对新冠疫苗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一些对疫苗的认识误区也逐渐浮出水面。比如,打新冠疫苗将导致病毒突变,造成“免疫逃逸”;过敏体质绝对不能打新冠疫苗;疫苗保护力只有半年等等。近期新冠疫苗的热传谣言,为您集中辟谣。

打新冠疫苗致病毒“免疫逃逸”?

真相:要立即停止大规模接种新冠疫苗,否则将导致病毒突变,产生“免疫逃逸”?“免疫逃逸”指的是病原体或肿瘤通过不同机制拮抗、阻断和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免疫逃逸”在理论上虽然有可能发生,但它根本就不是疫苗该背的黑锅。

新冠病毒的各种变异株,在疫苗大规模接种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并出现了更具传染性的变种。即使没有疫苗,病毒感染人体之后,免疫系统也会自己产生对病毒的免疫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会导致变异株的出现。

另一方面,“病毒增加几个突变,就可以抵抗抗体”的想法也是不现实的。在设计各种疫苗的时候,研究者普遍选择了新冠病毒的整个刺突蛋白甚至灭活病毒整体,就是为了疫苗可以刺激人体产生针对病毒各个部分的多种抗体,这些疫苗在病毒变异的情况下也不会马上就失去作用。

反之,如果接种者寥寥、疫病传播持高不下,病毒才会有更多机会发生突变。真正能解决新冠肺炎疫情的办法还是尽快给大规模人群接种疫苗,减少病毒演化和变异的空间。

新冠疫苗的保护期仅半年?

真相:保护期只有半年,接种新冠疫苗半年后还要再打?错。对于新冠疫苗的监测数据,目前只有半年的,而不是说疫苗“只能保护半年”。国家卫健委近日公布:目前通过接种者抗体水平监测,疫苗有效期大概是6个月以上。这是目前监测到的抗体水平时间,不代表免疫只有这些时间。而且,抗体也不是衡量保护的唯一指标。

人类接触新冠病毒才一年多,新冠疫苗问世的时间就更短了。所以,目前关于疫苗的免疫持久性研究仍在持续观察中。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用疫苗临床评价指导原则(试行)》要求,上市的新冠疫苗至少要提供6个月的保护时间。而针对率先接种疫苗者的研究发现,接种者目前已经获得了9个月的抗体监测数据。专家们也在继续加强监测,更长期的保护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

打了疫苗就不用做核酸检测?

真相:新冠疫苗接种后产生的保护效果非常好,因此有人认为只要出示接种证明,就不用再做核酸检测了。对此,北京市疾控中心表示,根据前期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临床试验研究,接种第二剂疫苗约两周后,接种人群可以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不过,新冠疫苗接种证明不能替代核酸检测报告。

北京市疾控中心介绍,接种新冠疫苗后,极少数受种者仍可能出现核酸检测阳性或发病。原因包括:全程接种疫苗后,个别受种者因免疫失败而未获得有效保护,这部分人群暴露于新冠病毒后,可能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检出核酸阳性或发病;疫苗接种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保护效果,如果这段时间内感染新冠病毒,可能检出核酸阳性或发病;处于疾病潜伏期的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即使接种疫苗,仍可能因已被感染而检出核酸阳性或发病。

为此,北京市疾控中心提醒,这部分人群有可能成为传染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进行核酸筛查时,新冠疫苗接种证明不能替代核酸检测报告,市民仍需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核酸检测。

过敏体质绝对不能打新冠疫苗?

真相:有些过敏体质的人很想打新冠疫苗,但又很怕接种后会诱发强烈过敏反应。很多人都关心“过敏体质”能不能打新冠病毒疫苗。《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中,接种禁忌里有两条和“过敏”有关。

一个是对疫苗的活性成分、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第二个是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

那么,现在花粉过敏、抗生素过敏的人群不在少数,他们到底能不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呢?目前这个疫苗里不含抗生素,因此抗生素过敏是不作为接种禁忌的。对于一般的过敏,比如有些人是过敏性鼻炎,有一些人可能是花粉过敏,因为这些跟疫苗成分没有直接的关系,所谓的过敏体质,不是疫苗的一个接种禁忌。

真正疫苗过敏的比例,其实并不是很高,比较常见的是一些过敏性皮疹,这些过敏可能一下子就过去,很快就恢复了。稍微严重的一点,就是过敏性休克,这种情况的发生概率是非常非常低的,一般是百万分之一以下。

因为非常严重的过敏,都是在接种完疫苗之后15分钟左右发生,所以需要在接种点待够30分钟。万一发生相对比较严重的反应,像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接种点都可以及时进行救治,避免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