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权威发布 > 正文

人工智能真的能准确报志愿吗?靠测试来报志愿靠谱吗?

稿件来源:“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1-07-06 15:55:56

202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1078万,创下历史新高。

现在大家的高考分数都已经出来了,下面的重头戏是报志愿。面对数以千计的高校,还有平行志愿、大类招生、提前批、滑档等等概念,很多人都会有那么一点抓狂。

 

这该怎么办呢?有的人会找老师或者前两年参加过高考的“过来人”请教,也有人则准备花钱求助。

 

据艾媒咨询的分析报告,在上半年通过志愿填报辅导或辅助软件获取志愿填报信息的比例从2020年的28.2%增长到32.2%。

 

一些天价报志愿服务也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中,而且其名字一个比一个高大上,有叫“智能填报”的,有叫“大数据分析”的……

 

那么这些真的靠谱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人工智能填报高考志愿目前是否可行。

 

人工智能真的能准确报志愿吗?

 

当前主流的人工智能方法,需要大量的数据来训练预测模型。要填AI志愿,需找到历年的高考分数名次与录取学校数据,进而将这些数据用数学的方法表示,用于训练能够很好的拟合这些数据并且有一定预测能力的AI模型。

 

然而这些年来,大学的数量、考生的人数、考试的规则、考试的总分、扩招的规模、学校的招生政策等等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便经过数据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缓解这种差异性,但总的来说,数据在可靠性和丰富度的方面还有不足。

 

而人工智能模型擅长的是在不变的的规则下,进行未来的预测;如果用很久以前的高考志愿填报数据来训练现在的模型,即便能找到很全的数据,经历志愿填报规则的几番改变,大概率只能学到很浅显的“知识”,极端一点举例,这就像用五子棋谱来训练围棋AI,可能这个AI只能学到什么是黑棋什么是白棋而已。

 

换句话说,人工智能填报志愿系统就是根据历史数据学习出一个模型,这个模型是适用于过去的规则的,且数据量越大(规则保持不变的年数越多),就越稳定。所以越在近几年发生改革,理论上系统的准确率就越低。

 

而近几年,各省纷纷开展高考改革,其中当然包括了志愿填报部分这个重头戏,如2021年江苏省刚刚改革,高考总分由480分升为750分,考试采用“3+1+2”模式,合并批次,探索投档模式改革试点,建立“职教高考”制度等,“这些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AI的预测的准确度”。

 

AI报志愿的一些隐藏的“坑”

 

更糟糕的是,对于一些刚刚成立的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一些大学新成立的分校,或者一个刚刚成立不久的学院,专业等,因为无历史数据进行参考,AI系统一般不会建议考生填报。

 

而这些学校、学院、专业一般在第一年不太引人注目,需要的分数往往相对较低,如果一昧依赖AI系统,往往会与其中一些性价比极高的选择擦肩而过。

 

还有,AI系统为了突出自己的准确率,往往做决策比较“保守”,其推荐的一些学校所需的分数可能比考生的分数要低一二十分,这样,虽然考生能够被录取,但可能会浪费一些分数。

 

所以“现在的AI填报志愿系统可以帮助考生和家长节省一些时间,帮助考生确定可以报考的学校区间,但是,对于今年的新情况,新规则,考生仍需时刻注意,根据变化来修改和调整自己的志愿填报。

 

未来可以依靠AI填报志愿吗?

 

未来AI填报志愿是否会越来越靠谱呢?

 

在未来,随着高考考试制度和志愿填报制度的逐渐稳定,并且随着这方面的数据逐渐积累且人工智能的底层技术不断完善后,理论上“AI填报志愿系统“的准确率会越来越高的。

 

但即使是这样,AI填报志愿也不能完全替代人类决策,人在报志愿的时候可以适当参照AI,但做出决定还是要靠填报者本人!

 

靠测试来报志愿靠谱吗?

 

如果不用AI系统,那么用一些心理测试,是不是能更容易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呢?非也!

 

残酷的真相是,一些类似的APP系统功能其实经不起推敲,尤其是涉及专业推荐的方面,大部分都很粗糙。

 

如有些APP采用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来为考生进行专业推荐。但其实,从专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是做职业倾向评估的,而不是用来选择大学专业。

 

现在很热门的计算机专业就业方向非常多样,除了去做程序员和硬件开发,也可以去做老师教少儿编程,去做公务员,去维护设备,去做产品经理,去研究人工智能、数据库等科学方向,去做销售和市场推广……

 

显然,这些职业需要的性格都会有所不同。所以,用性格测试来选择专业其实是非常“不专业”的。

 

现在,各省为了确保高考公平,缩小每个高考考生的“信息差”,纷纷开始实行平行志愿,这样可以尽可能地避免“高分低就”的情况出现,这样就可以使得家长与考生们即便是缺乏经验,也很有机会确保考生被一所符合其成绩的大学录取。

 

总之

现在AI志愿填报系统还不够成熟

其提供的报考建议可以作为参考

但是不应作为最终决定

 

愿每一位同学都可以

按照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兴趣

严肃认真地主动去探寻

最终可以去学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

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