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权威发布 > 正文

不信谣,更要主动辟谣

稿件来源:中安在线 发布时间:2016-01-26 09:59:47

  随着科技进步,谣言的传播不再局限于口口相传,而是更多地借助网络媒介,微信朋友圈就是其中之一,比如很多人的朋友圈都曾被“肯德基的鸡长着六个翅膀”“小龙虾是一种处理过尸体的虫子”“地暖有辐射会致癌”等不实文章刷屏。作为一个相对私密、封闭的圈子,朋友圈的每一条谣言经由私人关系网传播开来,传得更快、播得更远。同时,出于保护隐私的考虑,微信官方和其他好友无法看到非好友的评论与转发,不仅缺少观点和意见的交锋,也使得谣言隐蔽性更强,辟谣难度更大。

  谣言增多,爱思考、会思考、不信谣、不传谣,主动辟谣应该成为一种共识,遗憾的是,眼下主动辟谣者并不多。个中原因不难理解,有的因为朋友圈中多是亲戚、同事、朋友等关系较为亲密之人,抹不开面子去戳穿,害怕起争执、伤和气;有的将信将疑,对信息的真伪不是很确定,抱着“是真的更好,即使是假的也是善意提醒”的心态不去追究;还有的觉得真与假、是与非并不怎么重要,一看了之。总而言之,缺乏辨明真相的魄力和勇气,在社交网络上寻求集体认同感的需求远远大于还原事实的冲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使得网上谣言得以快速大面积传播。

  谣言一出,比真相跑得更快。坐等谣言消散只是幻想,就如同防治一场瘟疫,放任泛滥不会让病人自愈,只有主动制造疫苗、医治病人才是最好的办法。近日,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仅22.9%的受访者会站出来辟谣。事实上,主动辟谣能够有效减少谣言滋生的机会,避免人们被欺骗,防止引发恐慌情绪。更进一步说,不信谣、不传谣,主动辟谣,关乎一个人的道德底线、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如果明明知道信息是假的却不吭声,让更多的人受到影响和伤害,即使法律并无禁令,无形中也成为谣言传播的帮凶。要知道,每一起谣言面前,无论是碍于情面的沉默、对去伪存真的冷漠,还是懒于求证的转发,都是不负责任的放纵。缺乏对事实真相的敬畏,失去公德心、正义感、责任感,底线就会失守,行为就没了约束,不自觉地成为造谣者、传谣者。

  谣言传播得快,与身心浮躁、人云亦云的精神状态有很大关系。其实,大多数时候主动辟谣没那么困难,无非是冷静判断、独立思考或是动动手指搜索一下真相,然后告知亲朋好友。既要提倡让谣言止于智者,还要鼓励让谣言止于真相公开。主动辟谣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毕竟有些谣言依靠个人能力无法辨别,尤其是突发事件。近几年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证明,政府部门的每一次主动发声,都成为各类谣言的有力捕手和负面情绪的对冲正能量。不仅如此,从2013年至今,已有45家互联网企业与媒体加入全国首个辟谣平台——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发布超过百万条各类辟谣信息。其实,微信官方可以像推送企业广告一样,将辟谣文章在朋友圈推送给相关用户,尤其是对一些传播率高、影响力大的谣言主动进行“精准化”辟谣,让事实真相不错过最需要抵达的那部分人。

  谣言也许无法完全消除,但是,不信谣的多了、辟谣的多了,起哄的就少了;科普的多了,盲从的就少了;理性的多了,“任性”的就少了;澄清的多了,疑惑的就少了,负面影响就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