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退款诈骗 “钓鱼网页”盗信息
在龙岩市新罗区,网购诈骗活动猖獗,主要以“交易不成功给客户退款”等各种借口为由,通过钓鱼网站或直接骗取买家的相关信息。那么,骗子是如何进行诈骗的?我们先来看看崔先生的遭遇。
几个月前,家住浙江丽水的崔先生在某网络购物平台买了一件衣服。没过多久,崔先生接到了一个自称是客服人员的电话,说他的订单有问题,要给他办理退款。
于是,崔先生按照对方的要求,通过网络聊天工具加其为好友,并点击了对方发过来的“退款链接”。
受害人崔先生点进去之后,他又说把银行卡号输进去,输密码登录上去。登录上去之后他管崔先生要短信验证码,把验证码报给他了。电话挂了之后就有短信通知,崔先生就发现卡里两千块钱就已经没了。
民警告诉记者,犯罪分子获取信息后,直接将受害人账户里的钱取出,购买不易追查的各种游戏点卡,再将这些游戏点卡出售牟利。
网购诈骗链条 各环节都有“供应商”
刚才片子中的受害人崔先生之所以会相信骗子,并点击“钓鱼网页”,主要是因为对方说出了只有崔先生和卖家才知道的订单信息。那么,这些信息骗子是怎么知道的呢?“钓鱼网页”又是从哪里得来的?龙岩市公安局在新罗区破获了多个网购诈骗犯罪团伙,来听听犯罪嫌疑人是怎么说的。
订单信息从网上购买 一天要买50到100条
记者在龙岩市看守所见到了涉嫌网购诈骗的小黄,他告诉记者,网上可以轻易地买到网购订单信息。
犯罪嫌疑人小黄:这个是要每天买的,一天有时候要买个五十条,有时候买个一百条。
据警方介绍,在他们查获的作案电脑里,大都存有数万条的网购订单信息,包括姓名、订单号、电话、地址等等。骗子往往会冒充客服人员,用获取的信息骗取他人的信任。
犯罪嫌疑人小黄交代,因为有买家的准确信息所以成功率有百分之五十左右。
冒充买家向卖家套取订单信息
那么贩卖信息的犯罪分子又是怎么拿到这些信息的呢?
今年只有20岁的小董就曾经在网上套取过订单信息。一般来说,他会先在某家网店的“交易记录”一栏中找出刚刚成交的信息。然后冒充买家,以写错地址等为由,要求网店的客服人员把订单信息发过来“核对”。
租用钓鱼网站 每月租金一千多元
小董说,他所在的团伙有7个操作员,一天可以获取几百条订单信息。信息到手后,团伙头目将其打包卖给网购诈骗的犯罪嫌疑人。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仅是“订单信息”,在网购诈骗的整个链条中,各个环节都有人提供专门服务。 据犯罪嫌疑小黄交代,钓鱼网站是跟别人租的,一个月一千多块钱。
还有骗子使用的电话卡、银行卡,甚至用于申请账户的身份证,在网上都有人兜售。警方介绍,虽然银行和电信业都规定开卡必须实名制,但一些人为了利益,用自己的身份证实名登记银行卡、电话卡,随后成套地卖给骗子使用。
骗子聚集小镇 藏身山林躲避打击
龙岩警方在侦查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案件中,网购诈骗这一环节都集中在一个地方——新罗区的适中镇。 这个只有4万人的小镇,现如今却成了网购诈骗的“聚集地”。
从几年前开始,适中镇就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山林里突然多了很多帐篷。
这些帐篷就是从事网购诈骗的犯罪嫌疑人窝点。适中镇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茂密的山林。为了躲避打击,骗子们到深山密林里搭起帐篷,用电话和网络进行诈骗。
适中镇地处四个县区的交接处,交通发达,流动人口多,网购诈骗技巧传入适中镇后,因这个行当来钱快,不少年轻人选择从事网购诈骗。
从2013年开始,当地警方对适中镇的网购诈骗现象进行整治。2015年11月至今更是通过专项行动集中打击,镇里几乎每天都要组织干部和民警巡山,发现骗子藏身的帐篷就立即摧毁,记者跟随巡山队走了四个小时,才在一片隐蔽的林子里,发现了一个看上去已经被废弃的窝棚。
龙岩市公安局适中派出所所长 张永斌:他们躲在这种隐蔽的地方。我们山上抓捕很容易被他们发现。一旦发现,他们就把这些作案网络和电话卡往山下丢弃。即便人抓到了也很难实现人赃并获。
一天下来,巡山队员发现了两处诈骗窝点。张永斌介绍,经过近半年的巡山整治,目前已经摧毁窝点200多个。现在山上的窝点少了很多。
龙岩市公安局适中派出所所长 张永斌:我们搜山的作用主要就是把这些他们藏匿在山上的窝点给予摧毁,最大限度地挤压他们在野外逃避打击的空间和时间。也是对犯罪分子的一种震慑。
除了加强巡山,龙岩市公安局新罗分局还抽调精干警力,成立“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业队”,对网购诈骗案件进行严厉打击。从去年11月开始专项行动以来,龙岩市新罗区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达158名,侦破网购诈骗案件86起。